防區外精確打擊空射巡航導彈-SLAM-ER
導讀:SLAM-ER(AGM-84H/K)是一種防區外精確打擊空射巡航導彈,也是“魚叉”系列的終極發展版本,2020年以來美國在軍貿市場授出的兩筆大單中都包括這一武器。本文將介紹SLAM-ER的裝備基本情況和作戰能力,以提供有益的參考信息。...【詳情】
日本網電空間作戰力量淺析
導讀:日本對網電空間(或譯為網絡空間)作戰極為重視,早在2005-2009年度《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中,就明確提出新作戰理論“癱瘓戰”,作戰指導思想是通過掌握“制網權”達到癱瘓敵人作戰系統的目的。日本在網電空間作戰方面強調“攻守兼備”,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網電部隊的建設,目前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網絡進攻作戰實力...【詳情】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多用途驅逐艦
導讀: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驅逐艦,設計用途主要為水面作戰、防空以及對陸打擊。本級艦共建造三艘,分別為DDG-1000“朱姆沃爾特號”、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和DDG-1002“林登·B·約翰遜號”。...【詳情】
美國下一代載人著陸系統發展概況
導讀:長期以來,人類一直未曾中斷對宇宙起源及地外文明的探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引領進入月球及深空的下一步行動。月球附近的空間區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深空環境,可為人類探索整個太陽系積累經驗。在此處搭建空間探索中轉站——“門戶”...【詳情】
美國無人機智能作戰模式研究與發展情況
導讀:隨著無人機技術與實戰化應用的迅速發展,美國針對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模式、分布式蜂群作戰模式以及無人機消耗作戰模式等無人機智能作戰模式開展了諸多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忠誠僚機”模式、SoSITE分布式作戰模式、有人-無人機自主性空中格斗模式、拒止環境下協同作戰模式、可快速部署與回收集群作戰、進攻性蜂群城市作戰模式...【詳情】
美國新一代載人航天器--“獵戶座”
導讀:“獵戶座”航天器(“獵戶座”多功能乘員飛行器)(Orion Spacecraft),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新一代載人航天器。此款航天器由NASA的新型太空發射系統(SLS)重型火箭發射,其在軌飛行時間相對以往更加持久、抗輻射能力更強、速度更快。此外,“獵戶座”...【詳情】
國外潛艇救援裝備技術發展淺析
導讀:海軍潛艇的事故發生率相對來講比較低,但因為水下的特殊環境,人員需要處于完全密閉的環境中,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救助難度較大,很容易造成大面積人員傷亡。因此,在現代潛艇發展和完善過程中,各國都非常重視解決在意外事故情況下,艦上人員的逃生能力和外部救援方法。...【詳情】
美軍現役海基核彈頭概況
導讀:美軍海軍三叉戟彈道導彈主要搭載兩種核彈頭:W76系列和W88系列。其中W76包括三種版本,分別為W76-0、W76-1和W76-2,爆炸當量在5-100ktTNT之間,估計目前有2300枚在役,根據美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可以保留1280枚W76。W88是美國最新核彈頭,當量可調,于1989年正式服役,共生產400枚左右,其最新版本為W88 ALT 370。除此之外,海軍戰斧巡航導彈可以搭載W80核彈頭,但具體服役狀態不詳。...【詳情】
國外先進戰斗機生產線中的增強現實(AR)技術應用
導讀: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通過利用計算機圖形技術以及可視化技術,可以產生現實中沒有的虛擬物體,借助相關的傳感信息等技術可以把虛擬的影像按照實際的需要完成在真實環境中的呈現,利用相關的顯示設備將虛擬的影像與顯示中的物體進行無縫連接,是促進...【詳情】
美國海軍“美國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淺析
導讀:“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是繼“黃蜂級”之后,美國海軍最新型的兩棲攻擊艦。前兩艘服役的LHA-6和LHA-7為Flight 0型,隨后的LHA-8將為首艘Flight I型。“美國級”兩棲艦設計用途為:使用艦載直升機、M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運輸,輔以AV-8B Harrier II鷂式飛機、F-35閃電戰斗機以及多種攻擊直升機做護航,遂行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分隊兩棲登陸任務。...【詳情】
美國“深空門戶”計劃之太空發射系統(SLS)
導讀:“深空門戶(DSG)”是一艘在月球附近運行的載人太空觀測平臺,人類可以通過這個“門戶”來探索太陽系。該“門戶”將在不同的軌道之間移動,從而實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人類太空飛行任務。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Artemis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深空門戶”是人類進行太空探測的前方哨地,為人類長期往返月球表面提供重要支持。其中,太空發射系統(SLS)...【詳情】
DARPA的“二十一點”(Blackjack)項目
導讀:通常來說,對美國作戰能力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空間(NSS)資產位于地球同步軌道上,以提供對全球任何地點的持久監控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太空環境中,這些精致、昂貴且單片式的系統已成為易受攻擊的目標,如果遭到損壞,將需要數年的時間...【詳情】
以色列智能星鏈車載武器系統分析
導讀:技術對戰爭的改變往往悄無聲息,早在一戰就出現的坦克直到二戰各項技戰術成熟后才開始大放異彩。智能武器系統的發展同樣大器晚成,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就被正式提出,但人工智能的武器化應用卻長期發展緩慢,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數據鏈...【詳情】
美國核熱火箭發動機發展態勢
導讀:根據俄羅斯衛星網站報道,美國國防部已指派DARPA研制一種新型核熱火箭發動機——地月快速飛行示范火箭,以縮短地球到月球進而到火星的旅行時間,該火箭發動機將是一種采用高豐度低濃鈾燃料的核熱推進系統。DARPA在2021財年預算提案中表示...【詳情】
國內外典型慣性約束核聚變裝置
導讀:慣性約束核聚變(ICF)使用激光或者X射線照射氘氚(DT)靶丸,靶丸在電離時高速運動產生的反向作用力壓縮氘和氚使之發生聚變反應,可以用來研究核爆機理,模擬天體環境等。相關裝置主要分為激光核聚變裝置和Z箍縮核聚變裝置,美歐等國家建設了NIF、Z機器、LMJ等慣性聚變裝置,用于聚變機理研究和核武器管理。...【詳情】